2017年对于中国当代传统家具行业注定是一个充满意味的一年,这一年红木材料和家具价格一飞冲天,走了数年来的低谷。这一年更诞生了行业内首位以传统家具设计者身份荣膺的“中国工美艺术大师”,让行业获得了“国大师”的加持,他就是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伍炳亮先生。
伍炳亮近照
说到伍炳亮,人们总会联想起经过他妙手天工制作出来的惊世海南黄花梨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伍炳亮已经成为了海南黄花梨的代名词。三十六年之后的今天,当伍炳亮回忆起1981年他从广东南渡海南岛,寻找、购藏海南黄花梨老料的那段传奇经历时,充满了真诚和感恩:“可以说,海南黄花梨改写了我的命运和人生。”今天,当我们回顾伍炳亮三十多年来的从业经历,不由让人感叹其入行之初的起点之高,这既是历史机遇使然,也是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使然。
一、大师眼界:博观约取,审美独具慧眼
中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家具史,明清时期更达到了难以超越的巅峰,但清末以降,国力日衰,传统家具亦渐如珠蒙尘。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首开中国传统家具研究之滥觞,让其从民间日用品走入了学术的殿堂。八十年代初,以王世襄为代表的学者将明清家具的研究进一步推进,随着《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的相继出版,明清家具如明珠拂尘,开始发出璀璨迷人的光芒。与此同时,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得风气之先,有不少人开始从事老旧家具的搜购工作,年轻的伍炳亮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传统家具行业圈。
明式 海南黄花梨四平带托泥大画案(伍炳亮作品)
在购买老家具的过程中,伍炳亮发现款型经典的家具不但容易出手,获得的回报也较高。而如果家具的造型品相一般转手则相对困难,回报也低很多,由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家具专业知识与审美眼光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学识和锻炼眼光,伍炳亮不仅购买大量的传统家具图册揣摩研究,并前往北京、苏州等地游历,领略清宫御制紫檀家具的威势、明式文人家具的风骨。日积月累,逐渐在心里树立了“经典传统家具”的概念和蓝本,并总结出了初步的评判标准。这种超出同行的眼力,为伍炳亮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眼力是他在无数次的实践磨练中逐渐形成的。
明式 海南黄花梨素身圈椅(伍炳亮作品)
博观取约式的汲取营养,加上苦修渐进式的勤奋努力,让伍炳亮练就了极高的眼界和审美意识,使其初期的作品中便已显现其非同寻常的过人之处。比如,他在八十年代设计制作的明式海南黄花梨有束腰霸王枨素身条桌,虽然是初入行时的作品,但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其过人的天赋和超越时代、超出同侪的设计理念。在明式条桌传世经典款型中,一款条桌同时具备高束腰、霸王枨、马蹄足的型制因内在结构与设计元素相对复杂、造型不易把握,设计难度大,因此并不多见。迄今在历届拍卖会上,此类条桌往往成为全场的标王。伍炳亮初试牛刀,根据古代版画的图示灵感而改良设计的这张条桌,整体布局疏密规划得体,曲直勾勒用线卷舒有致,整体韵味端庄雅丽,既直承明式家具之规范,又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此桌既富巧思,且谙木性,型简意深,法度严谨,风格自成。另外,这张条桌在选材用料上也是格外精心,例如桌面、腿足等部位均采用一木所开,其纹理瑰丽,斑斓可爱,引人遐思的同时,整体纹理又分外协调统一,伍炳亮近期制作海南黄花梨家具所追求的“一木一器”级别,在那一时期已萌芽显露匠心。而这张条桌在造型、工艺、选材、韵味方面均兼妙并美,与伍炳亮积累数十年经验,最终提出的“型、艺、才、韵”四点评鉴标准一一暗合,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窥一管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伍炳亮在刚入门阶段就敢游刃于造型设计高难度的款型,且能传其神韵,出其新意,不可不谓之天赋异禀。
明式 海南黄花梨素身圈椅局部(伍炳亮作品)
二、大师定位:借古开今,款型取法乎上
正因为有了早期收购家具过程中的穷搜博览,又得到近代以来明清家具学术研究成果的滋养,再加上爱好、天赋与勤奋,使伍炳亮不仅眼界圈子起点高,他对自己最初的定位也非常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行之初,伍炳亮对自己的传统家具传承之路便有着清晰的定位,一开始便坚守“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路子。收购家具的早期经历练就了他择款而制的审美眼光,设厂仿制家具则使他得以全方位把握传统家具的造型法则、榫卯结构、材质处理、工艺手法、文化内涵等要道。故此他的高仿制作,既非照搬照做,也非矫意出新,而更多地是对家具原款的重新演绎,仿古而不泥古。
明式 海南黄花梨有束腰霸王枨素身条桌 (伍炳亮作品)
伍炳亮认为,当代中国传统家具要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能一味的简单复制,拾古人之牙慧。在他看来,即便是历史遗存下来的明清老家具,也并非件件都好,毕竟精品家具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所以在传承明清家具文化方面,仿古家具应该传承的是其厚实的文化意蕴,学习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依循其权衡比例、设计造型的手法,而并非几件样板。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老家具也应加以调改。比如,他的明式海南黄花梨四面平带托泥画案,体量宏肆,用料阔绰,材质纹理富于变幻。案面攒边打槽装独板,宽厚平整。边抹冰盘,桌面下取双牙板结构,内以榫卯相连。腿足方正,托泥与足底榫卯相连,上下浑然一体。此案榫卯结构精妙合理,造型设计中有注入了明快时尚的现代元素,可谓桌案类家具创新之经典力作。由此可见,伍炳亮家具作品追求的是将现代精神与古代精粹的有机融合,从中既能关照传统文化基因,又能洞见现代审美元素,以期达到一种通达古今的理想创新境界。
三、大师气魄:先人一步,用料胆识过人
作为国内第一批进入传统家具行业的元老级人物,伍炳亮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嗅觉。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收购老家具的过程中,他刚接触到海南黄花梨老家具时,便马上认识到了这种材料的巨大价值,并毅然踏上了搜寻海南黄花梨老家具和材料的旅程。那时候,他几乎跑遍了海南岛内黄花梨的重要产地与老家具比较集中的市场,“当时主要是收集明清两代、几百年前砍伐下来,留在山头上的树头、树枝、树桩、树根,还有民间出现的一些老家具、拆房老料,例如床板、门板,我认为满意的,就一概买下来。”
明式 海南黄花梨有束腰霸王枨素身条桌局部(伍炳亮作品)
1983-1997十多年中,伍炳亮陆续采购了五六百吨海南黄花梨木材,为后来的研究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前文提到的明式海南黄花梨有束腰霸王枨素身条桌,便是这一时期用从海南岛收购来的老料所制。因为当时海南黄花梨来源供应非常充裕,制作家具时基本不必受用料限制,因此这张条桌可谓将海南黄花梨的材质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桌用料极精,乃是选用海黄油梨老料,其表面纹理璀璨、鬼脸斑驳,如行云流水,漩涡萦回,极为惹目。行内人都知道,海黄鬼脸多限于小料,大料之上罕见鬼脸,而在此桌的束腰、腿足、霸王枨上皆布满鬼脸,可谓万中无一。再如,伍炳亮制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式海南黄花梨素身圈椅,不同于普通圈椅椅圈五接,此椅椅圈乃是三接而成,这样做不仅耗材费工,且对弯材要求极高,属于“大材小用”的罕见级别。而靠背板、坐面板均使用千年大料开出宽板再裁切成独板装配而成,整体纹理对称呼应、“一木一器”的用料宗旨呈现无遗。这些,在海黄一木难求的今天看来,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也是时势造英雄吧。
最近这些年来,市场行情的攀升已经将原本就非常稀缺的海南黄花梨从民间几乎完全“挤”了出来,从三十年前每年全海南能有几十吨黄花梨木器与木材供人收购,到三十年后的现在,年均只有三四吨海南黄花梨进入木材市场。但即使在这种情形下,他仍然保持每年收购一两吨木材。有业内知情人士也透露,有很长一段时期,伍炳亮在家具上的用料占到了整个市场海南黄花梨上流通量的百分之七八十,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全国的海黄用料。
可以说,海南黄花梨对于伍炳亮而言,已经不仅是一种材料,也不单是一门生意,而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怀,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他说:“我的着眼点不是生意,而是自己对海南黄花梨的喜爱。因为真心喜欢,所以有胆量持续购买木料,因为我不是为了升值,而是为了用它来创作。在制作这批传统家具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黄花梨资源的来之不易,而能够惜材如金。用最严谨、最负责任的态度,去做一批既对得起前人,又经得起后人检验的黄花梨家具出来,我觉得这既是对自己从业三十多年的一个总结,也能真正使这些珍贵良材得以焕发第二次生命,让好的家具艺术品传承给我们后人。能够每年用海南黄花梨设计制作几件好的家具来与同好分享,就是我最大的满足。”正是这种情怀和责任感驱使着伍炳亮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传承与发展呕心沥血地奋斗了三十多年,并让他对同行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心得。伍炳亮从来不雪藏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设计理念,他从自己收藏、改良、创新的作品中甄选八百多款,出版《伍炳亮作品珍赏》一书,将作品如数向业内外公开展露,此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仿古家具艺术作品的个人专集。据悉,伍炳亮这几年又从自己数千款作品中精选出三百余款海南黄花梨家具精品,集结成《伍炳亮海南黄花梨之美》上下册,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出版。此书将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专著,必将为传承和光大传统家具艺术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知识
风雨兼程三十六载 痴心不改海黄情缘
峥嵘五载,感恩同行丨花乡国际家居广场五周年庆倒计时
第三届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华南区深圳TOP10人物—黄智勇
瑞宝软装:23载风雨兼程,成就“好品好物造”!
千年舟深耕板材行业二十一载,多项重量级大奖大盘点
千年舟深耕板材行业二十一载,多项重量级大奖大盘点
灯烨照明总经理黄孝海,讲述他与风扇灯的故事
走出舒适区?优格:生活,需要走进舒适区
第三届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华南区广州TOP10人物—周海新
十年华美点亮中国|百企携手黄雅莉点亮张家口
网址: 风雨兼程三十六载 痴心不改海黄情缘 http://m.yijiajujz.com/newsview3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