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49届中国家博会(广州)(以下简称“家博会”)迎来第二期展览,展会吸引了全球超2700家品牌参展。当日,作为中国人体工学椅行业的民族品牌,西昊人体工学椅携旗下DORO、VITO、TITO三大系列20款重磅产品惊艳亮相,与众多国家一线巨头企业同台竞技,展示出了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品牌风采。
震撼亮相 三大系列20款新品集结
本届家博会共分两期展览,7月17日至20日为民用家具展,7月26日至29日为办公环境及商用空间展。展会上,西昊人体工学椅展馆内人流如织,接待区被前来咨询的人们挤得几乎水泄不通。
据了解,此次全军出击,高端产品DORO系列、中端产品VITO系列、畅销的TITO系列三大家族的代表产品震撼亮相。领先的坐椅技术平台、创新的产品功能,以及舒适的产品坐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众多经销商慕名前来咨询、试坐体验和参观。
“椅子撑腰感很好,看了很多同类型产品,西昊展出的椅子在坐感和功能设计上不输国际大牌。”前来考察办公椅市场的黄先生说。
展厅内陈列着众多明星爆款,有月销8000张的“断货王”新品Doro-C300、高颜值外星人工学椅Doro-E300,还有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张和80万张的人体工学椅产品经典之作M16、M18,以及雄据千元电脑椅销量榜首的M57、西昊首款大小码设计款产品Vito等。
在众多产品中,汇聚了西昊多年的研发核心技术Doro-C300在多米诺腰靠系统、6D仿生关节扶手、广角机械头枕、重力感应底盘创新功能的加持下,引来不少强势围观,其全面的功能让用户能在工作、娱乐、休憩中自由舒适切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时刻撑腰体验,解决传统腰枕上先天不足的缺点。
西昊董事长罗慧平说,“这款椅子拥有8大技术上的革新,首次创新突破常规腰靠,让腰靠与座垫、椅背,连同身体形成一个联动动态系统。除了腰靠,在头枕、扶手、底盘上都进行了全面创新突破,这款工学椅设计魅力,是在全面满足了用户不同坐姿的支撑需求。”
革新椅界 用产品科技赋能体验升级
买人体工学椅,舒适坐感是关键。舒适坐感打造也是人体工学椅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在家博会上,不少参与试坐的参观者对西昊的人体工学椅的坐感都予以高度评价。
西昊董事长罗慧平介绍到,西昊创立至今一直在进行自我突破,提出“体验革新、研发革新、品质革新”三大革新理念。在体验革新上,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西昊从用户体验出发,将人体工学理论应用到产品研发中,并实现了品质体系的全面升级,最终建立了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631评价体系。631评价体系结合了仪器测量、问卷调查和用户行为观察,三种评测方式,并将三者的数据结合起来综合评分。其中60%的数据来源于仪器测量,30%的数据通过科学的问卷收集,10%的数据来源于用户使用过程中,行为状态的测试观察。通过这套评价体系,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把椅子的舒适程度,让一把椅子的好,看得见,摸得着。
为持续推动产品科技赋能体验升级,2019年西昊联合深圳市人体工程学应用工学应用协会(SAEA)成立西昊工学研究院,全面主导西昊的学术研究、产品研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2021西昊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健康家居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办公桌椅/儿童桌椅》也正式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人体工学椅行业回归产品体验本身。
持续深耕 用产品让人们坐享健康生活
自2011年进入人体工学家具行业,西昊就始终专注于产品本身,并以“以家具创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使命,以“人人都能享受到西昊的工学座椅”为愿景,深耕人体工学家具领域,持续优化创新产品,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积极为守护人们的健康生活而努力。
经过10多年的革新探索,西昊实现了品牌、销量、用户、技术等多个维度的高速增长。连续三年蝉联国内电商平台销量第一宝座。西昊产品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让中国人体工学椅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此次广州家博会,通过西昊三大系列产品的震撼亮相,进一步诠释了中国人体工学椅行业的原创实力和创新能力。接下来,西昊将继续构建自己在整体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服务管理、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领先优势,用极致的创新产品,让更多人坐享健康生活。
相关知识
广州家博会开幕 西昊人体工学携三大系列20款产品震撼登场!
春季上新!西昊全新人体工学椅亮相羊城!
厚积薄发 西昊在第45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2020红棉·设计奖|西昊将携获奖新品亮相广州设计周
西昊Vito人体工学椅重磅上市,创新工学设计突破传统
缓解青少年的脊椎压力,西昊用人体工学守护孩子健康
西昊推出新款人体工学椅,分离椅背设计直击腰颈酸痛点
第4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7月27日开幕
西昊开启“正坐起来秀”活动,拉开5.21健康坐姿日序幕
SigMann西克曼携百年品牌曼好家隆重亮相广州建博会!
网址: 广州家博会开幕 西昊人体工学携三大系列20款产品震撼登场! http://m.yijiajujz.com/newsview5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