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走进这样一个家居展厅:没有精心摆放的抱枕,没有反复擦拭的无指纹家具,反而能看到让人忍不住想窝进去的沙发、随意堆叠的柔软抱枕,甚至还有专门标注了“别怕弄脏,随意霍霍”的小单椅……
这不是行为艺术现场,这是向来不走寻常路的非同家居的新店态——情绪商店。
据了解,情绪商店新店态呈现不到一个月,就在小红书上掀起了打卡热潮,相关话题讨论数量达到百万级,由这些数据转化而来的订单额,也让非同门店的销量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这场以“情绪”为核心的店态革新,不仅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更让徘徊在“怎么卖货”困境中的经销商,找到了一门能直接带来销量的情绪新生意。
不“精致”,更“讨喜”?
“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买‘完美样板间’的账了。”非同家居总裁肖萌洞察到这一点,而《2025小红书家生活场景需求洞察白皮书》,也为肖萌的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其背后藏着年轻消费者对 “家” 的真实期待 —— 不要供人参观的精致样板间,而是能包容生活烟火气、承载真实情绪的空间:沙发可以随意造,边几允许留下咖啡印记,周末能蜷在单椅上追剧,朋友来访时能随意摊开零食……
正是抓准了这份需求,非同的“情绪商店”才敢打破行业常规,走“反精致”路线。在展厅里,看不到“进口头层牛皮”“高密度海绵”这类冷冰冰的参数标签,取而代之的是更贴近生活的“体验式表达”:沙发区的文案写着“我们测量舒适的单位,是你和猫主子打盹的时长”;抱枕区堆得满满当当,配文直白又戳心“抱枕嘛,抱着舒服最重要”。
更特别的是,展厅还特意展示了带有轻微使用痕迹的样品,精准击中消费者“怕弄脏、怕损坏”的心理负担。这种“不端着、不装精致”的呈现方式,反而让走进展厅的人感到放松——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像极了自己理想中“不用刻意维持完美”的家。
情绪,真的能带来销量吗?
情绪经济更多是营销层面的“行话”,对经销商而言,“情绪”“场景”这类概念再新鲜,也不如“能赚钱、能变现”来得实在。非同家居显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从“情绪商店”筹备之初,就没把“情绪价值”当成飘在空中的口号,而是通过一套完整的逻辑,将其转化为经销商能摸到的真实销量。
从门店开业后的战报数据来看,“情绪营销”的效果远超预期。小红书#自在非同话题炒热气氛,活动期间客资量超过6万,转化率高达67%,其中不少案例都印证了“情绪共鸣”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力:有消费者原本只计划买一把休闲椅,却在体验后,直接连带沙发、边几一起下单;有养宠物的用户,被防污沙发不怕猫抓的卖点打动,不仅选定了沙发,还额外加购了同系列的茶几和软床;还有用户放弃了原本认准的“极简风”,转而选择多功能柜体……而他们的理由是“这才是我每天会用的样子,而不是摆着好看的样子”。
这些真实的消费行为,恰恰说明当下家居市场的逻辑已经变了:消费者不再为“参数优秀”买单,而是为“懂我的生活”付费。当沙发不再是“一个坐具”,而是“能包容我所有放松姿态的伙伴”;当茶几不再是“一块装饰”,而是“能满足我需求的小宝库”,产品自然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对经销商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再跟同行死磕“谁的折扣大、谁的材质好”,只要能抓住消费者的情绪需求,就能跳出价格战的泥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能复制,才敢跟着干!
经销商最担心的,从来不是“新玩法好不好”,而是“新玩法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复制”。毕竟对大多数经销商而言,门店改造需要投入成本,一旦模式复杂或水土不服,风险难以承受。非同家居在推进“情绪商店”店态升级时,早已考虑到这一点,从策略设计到落地支持,都围绕“可复制、易操作”展开,给足经销商信心。
首先是“思路简化”。非同没有用“战略升级”“场景重构”这类复杂术语,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把逻辑讲透:“我们改门店,不是换个装修风格,而是换个卖货思路——以前是‘你看这个沙发多好’,现在是‘你看这个沙发多懂你’。不用跟客户讲太多工艺,就跟他聊‘回家想怎么放松’,客户能共情,生意就好做。”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拉近了与经销商的距离,也让大家明白,“情绪商店”不是要做多么复杂的改造,核心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想问题”。
其次是“销量看得见”。除了门店的实际成交数据,非同还发布了相关消费趋势报告,用“2.1亿小红书用户更关注家居情绪价值”“情绪相关家居内容互动量年增180%”等数据,证明“情绪消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市场趋势。顺势而为,成功才能水到渠成。
最后是“细节支持”。在执行层面,非同从空间呈现、表达体系、流量运营三个维度给出明确的门店改造方向:空间呈现方面,通过保留有使用痕迹的样品、设置可互动区域等方式增强体验感,营造生活化氛围;表达体系方面,采用更具共鸣感的沟通语言,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替代冰冷的参数描述,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流量运营方面,针对小红书等平台提供实操运营方案,助力门店精准触达目标客群。这些具体的支持,让经销商不用再 “自己摸索”,只要跟着标准走,就能快速把 “情绪商店” 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门店。
从“卖家具”到“卖情绪”,非同家居的“情绪商店”看似只是一次店态升级,实则是对家居行业消费逻辑的重构。这背后,是品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捕捉和自主革新:在理念上,从关注产品参数转向聚焦消费者情绪需求;在门店上,从打造精致样板间升级为构建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在产品上,从强调材质工艺进化为提供贴合生活的解决方案。正如总裁肖萌所说:“只有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非同家居正以这样的革新,带着经销商一起更好地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条“不卷价格、能赚稳钱”的新路径。对当下的家居行业而言,这样“懂用户、能落地、可复制”的新模式,或许正是打破同质化僵局的关键——毕竟,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对生活的理解与包容。
相关知识
浪眼观察丨非同家居新店态:不卖家具,卖情绪?
浪眼观察丨跨界对话《国家宝藏》,非同家居赢麻了
多喜爱丨2021全新店态升级正式启动,快来解锁城市吧!
居然智慧家新店落户居然北四环店 卖的不止是科技
非同家居潮金店潮酷开业 买手店MIX家具店开启零售新模式
对不起,这样的门窗我们不卖也不生产!
以利他思维谋发展,易卖通开启家具生态新篇章
非同2.0战略发布会丨乔印军:20年新起点,非同永远在路上
帝标全新店态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2023大家居企业家创富论坛:探索家居消费新趋势、零售新店态
网址: 浪眼观察丨非同家居新店态:不卖家具,卖情绪? http://m.yijiajujz.com/newsview89088.html